2014年10月5日星期日

故事

「我」, 是身體其中一個細胞. 身體因為過去沒有好好管理,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月下來, 各器官相繼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 如心臟病, 肝炎, 糖尿病等. “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這是我們的「家」, 我們要自救!” 細胞們議論紛紛, 各自提出自救的方法, 有溫和的, 有激進的, 但大家也覺得一場手術去解決是免不了的.

各式各樣的醫療方案出來了, 有傳統的, 有另類療法的, 但一直只是在討論卻沒有定案.  此時, 一個大膽方案出來了: “身體變差, 是因為我們不能作主. 心臟供血不平均, 我們便去切斷通去它的路, 要它重新分配!”一部分的細胞支持, 但更多的反對.”這樣我們不也會因沒有血供氧而死嗎?” “只是一段短時間, 可能會有一點不舒服, 但只要忍一忍, 好快便會過去的, 到時身體好了, 大家也好”.

在不同的聲音之中, 一部份的細胞進行了它們的計劃, 心臟的供血不足, 防衛機制出動了白血球去阻止, 因為它使用的阻止手法, 反而令更多的細胞出來抵抗了… 此時, 有些細胞號召”身體居然反抗攻擊我們太可惡了, 只切斷去心臟的路是不夠的, 我們也去做要做的事, 切斷去肝及腎的路吧”, 眾細胞響應, 將去肝和腎的路也切斷了, 白血球疲於奔命卻無法令情況安定下來, 情況看似處於膠著狀態, 留守各路的細胞堅持陣地, 而白血球也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供血不足, 心臟, 肝與腎的功能被影響, 而在其中的細胞也開始感到缺氧所帶來的苦...

供血不足的情況一直延續, 整個身體不同部份也因為這些行動而出現問題在叫喊, 除了白血球, 有另一些細胞也出來起衝突, 令情況更混亂.  "大家都是細胞, 你居然不支持我們為了大家未來的行動?只是要忍一會, 也不能嗎? 你們太自私了!" "我是腎內的細胞, 氧氣不足, 太辛苦了, 我承受不了, 你們快停手! 是想所有細胞都一起缺氧嗎? 為什麼選腎, 選其他不可以嗎?" "現在不做好這'手術'便沒有機會了, 為了醫好, 不能停! 不能忍也要忍!" "你們這樣沒有搞清楚身體狀況, 沒有對準問題的奇方是沒用的! 醫?! 這是在自殺!" 眾細胞吵鬧不休, 情況不斷惡化...

身為其中細胞, 看著身體內的情況, 非常難過... 大家也想身體康復, 但這樣真的能救到「我」身處的身體嗎? 還是只會令它元氣大傷, 令本已運作不良的更運作不了? 故事仍在進行中, 它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 是福是禍, 身為其中一份子, 也只能靜待... 願, 平安常在

寫在故事之後
連日來泛濫的資訊和畫面令人身心疲憊, 雖關心我們的社會, 但亦是時候抽點時間和空間停止接收任何資訊和畫面, 讓自己可以有個喘息冷靜的機會, 好好去梳理自己的情緒. 刺激的言論與畫面, 只會令人繼續情緒主導. 讓情緒帶著走只會令人失去冷靜分析, 既無助解決問題, 反而令情況走向更危險. 只有平靜下來才能有更清醒的頭腦和穩定的自我去理性地面對眼前的一切.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熊眼看人間 - 黑暗體驗館

自小便是一個怕黑的人,許是因為童年的記憶中,黑暗,總是與看恐怖片的回憶相連吧。偶然之下,發現了這個地方,一時心血來潮,便膽粗粗的去了黑暗體驗館 (Dialogue in the Dark)。原來,只要適應了那份不確定感,其實黑暗,一點也不可怕。

當失去光,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中,沒有平日賴以接觸世界的視覺,而只以其他感官去面對時,那樣的世界帶著一點距離感。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彷彿對這"陌生"的世界全神貫注似的,身處其中,沒有了平日的追趕跑跳碰,心靜了,反而能好好細味日常忽略了的,反思平日的生活足跡。

當我們以為自己看了很多,擁有很多,得到很多,但其實真的存在心中的,又有多少?

有興趣體驗的,不妨到以下網頁看看:
DiD HK Limited.

2013年4月7日星期日

熊眼看人間 - 舊事, 舊人, 舊情

今天, 心血來潮, 整理舊日的點滴, 看著舊物, 想起舊事, 舊情也一並湧上心頭...

一直也知道, 自己是一個矛盾的人吧, 最喜歡欺騙自己, 口是心非. 明明記著, 卻戲說忘了, 明明在意, 卻告誡自己, 什麼也沒有... 最後, 我以為我真的忘了, 我以為我真的沒什麼, 卻原來, 它只是被收進盒子裡, 等待發現的一剎那, 又復上心頭... 怎麼辦?

也許, 只能如此吧...

再一次細意回味, 那令我哭的, 令我笑的, 令我心跳的, 令我好奇的, 令我在意的, 令我記在心頭的種種... 然後, 狠下心來, 將它全部銷毀!

有用嗎?

不知道, 只希望, 我的記性真的差一點... 也許某一天, 它消失無踪... 不竟, 那一切只是我個人的感情發酵而已, 由我開始, 也由自己去結束吧.

我只是一個膽小的人, 膽小得連給自己留下回憶的機會, 也不能...

李承煥 - Sorry Feat. Yozo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RvfyUdHRE&index=8&list=PLdzX7iucBZ5JWk_asIb31NOhxdYAb4M6B

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熊眼看人間 - Hong Kong Station

最近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短片, 片名叫 "Hong Kong Station".

顧名思義, 這是一段有關香港地下鐵的動畫短片, 於同一個地鐵站, 人們在4個不同年代的場景中穿梭, 發生著代表那個年代的事.

它又有沒有勾起你的童年回憶, 會心微笑?

不覺, 時間原來真的過得飛快...

Hong Kong Station from Treehouse Studio on Vimeo.

2013年4月1日星期一

熊眼愛歌 - Big Baby Driver

近年看不同的劇也聽到這清新的歌聲, 來自南韓的女歌手 : Big Baby Driver

簡單的結他, 已然營造出一種悠閒的味道, 仿佛進入了懶洋洋的空間, 隨著歌聲旋律的變化而遊走在不同的感覺之中, 比劇本身更吸引我


A Stranger



Your Sun is Stupid


Spring I Love You Best


You are Everywhere



Tuesday Song

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熊眼看戲 - 建築學概論

最近比較喜歡看南韓的作品, 無論是電視戲或是電影, 都給我久違了的感動, 故事流暢的情節, 細膩的情感, 配合故事情緒的音樂, 唯美的畫面, 在在都令人對韓國的電視電影更有好感.

最近看了的, 是這部電影《建築學概論》, 初看電影的名字, 實在無法聯想這是一部什麼樣題材的電影, 幸好出於好奇看了, 不然就會錯過了一部好電影. 看完了故事, 明白為什麼電影的名稱是這樣了, 《建築學概論》這堂課, 是故事的起點, 而建築, 也成為兩人再連上的因, 亦是繼續向前走的果.




戲中很有感覺的歌《記憶的習作》



歌詞在說著的, 又有沒有勾起你心中的曾經?

配合著電影情節, 令人感慨, 惆悵, 無奈卻也...釋然
那是一段深刻的過去, 平日沉睡在記憶中的最深處, 彷彿已經忘掉了
但在此時此刻, 當日的記憶重現, 要努力的深呼吸, 才能提醒自己回到現實, 將那畫面糊化
一切已經不再一樣, 即或感覺相似熟悉, 我們也已經隨時日而改變了
事過境遷, 過去已是過去, 即或惆悵, 也只能留在記憶之中
只是不論現在如何, 謝謝你, 當日曾真心真意的, 愛過我.

2012年7月5日星期四

熊眼愛歌 - I searched for you (Ellie Williams ft Babyface)


因為看劇, 發現了這首很好聽的歌
眾裡尋他, 何時何地會遇上? 說不得準

I Searched For You
By Ellie Williams ft Babyface



I thought I'd never find you
I thought of giving in to
The doubts and fears of all these years
Chasing shadows in the dark

But here you are beside me
Forever to remind me
That impossible is not a word
In the language of the heart

I can't believe it took this long
But you are worth the wait
I searched for you in everyone I met
Even through the heartache and regret
I saw pieces of the man I prayed
I'm finding you someday

I didn't even dare to believe
That there was someone out there just for me
Even in my wildest dreams
I haven't dreamed you yet
But I searched for you in everyone I met

Love felt like a battle
What everybody settled
'cause they're afraid
Nothing better will ever come along

I've let others hold me
Believing what they told me
But when you say it
It's enough
To hang a lifetime on
But I guess you can't know wonderful
Unless you've known the pain

I searched for you in everyone I met
Even through the heartache and regret
I saw pieces of the man I prayed
I'm finding you someday

I didn't even dare to believe
That there was someone out there just for me
(Just for me)
Even in my wildest dreams
I haven't dreamed you yet

But I searched for you
(I searched for you)
I have searched for you
In everyone I met . . .

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

熊眼看戲 - 聖訴





早前網上閒逛,看見舞台劇《聖訴》宣傳的句子"在懷疑的同時,我們是否早已失去了相信的勇氣? 我們無知,我們偏愛亦偏見,真相從來都不重要,我們都堅信自己是對的。"就對這故事上了心,在學校看見它的電影版本,決定在入場之前,先看看它。也許因為是以舞台劇劇本再改編的,所以故事情節不算豐富,內容簡單,可以說就是很平常的故事,但它的主題很清晰,而且對白很"到肉",以人皆有的"doubt"這一命題貫穿全劇,到最後也沒有給予"答案",而是在觀者心中留下了漣漪,整部電影出現的場景不多,但它的畫面拍得很美,雖然主要是單色,但出來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看似平平無奇,故事人物們也沒有太多激烈的衝突,但淡淡的氣氛中卻呈現出了震盪人心的張力,令我久久無法回神。主要出場人物也只有4人卻不會感到單調,這完全是看演出者演技的示範作呢。

故事主要圍繞校長與神父之間懷疑與被懷疑而展開,而故事的發展,也隨著成為證人的關鍵人物 -- 修女與孩子的媽媽所給予的"見證",而產生變化。她們說了什麼,沒有說什麼,卻奇異地,成了校長與神父各自為自己辯護的理據。校長按自己的經驗/直覺/對自己看人眼光的自信,在沒有直實憑證下堅信神父犯下罪行,要求神父承認; 而神父在被質疑時,出於不知名的理由而有所隱瞞,無法為自己辯解,是有理說不清或是心中有鬼? 說實在的,神父的一些行為舉止也的確令人產生疑問... 到底,神父作了什麼? 作為觀眾,我們看不到他實際有犯下被懷疑的,一切也只是一些蛛絲馬跡而已,這些足以成為指證了嗎?  個人覺得是不足夠的,但說完全沒有可疑嗎? 卻又不然。真相是什麼沒有人可以肯定,信證據? 信感覺? 信自己? 信別人? 明明是主觀想法,卻成了別人作了什麼的證言,明明只看到了局部,卻可以推算出全貌,日常中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這樣對生活中人事的懷疑,只要生成了,便難以輕易擺脫,而我們的腦袋,也就會適時地自我補完,為我們的疑問,提供自我感覺良好的,可以合理說服自己/別人的支持點。自此,就像生了根一般,揮之不去,直到它成了我們心中的"真理"。

看著故事,心中也在不斷反問自己,平日,有多少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成了懷疑者,成了造謠者? 說出來的意思,與自己想要表達的,與被對方所理解的,到底有著多大的差距? 而我們口中的猜疑之言,卻有時會成了指證別人的證言,看著故事中的人,不覺想起那年那月的一場夢魘... 八卦是罪嗎? 是的,而它的破壞力,比你所以為的,更為深遠巨大... 神父說,將羽毛全收回來! 可是,已經隨風飛舞不知去向的羽毛,要如何完整回收?看著那象徵謠言,在空中漫天飛舞的羽毛,飛向不同的角落,那漂亮的畫面,不覺令人心虛... 看似釋放了自由了,卻延伸著不同的有形無形影響... 如果說八卦是人的天性,那這一切,何時了?

我堅持我所確定的,即使我沒有任何的憑證... 是盲目不理性嗎? 但心中那份不妥當感,又所為何來? 否定它,忽視它,是會令生活簡單輕易些,但這是我所希望的嗎? 我們總愛在不確定中追求確定,但所謂的確定又是不是真理真相所在? 還是這只是我們單方片面的想法,以主觀當作客觀,太快審判他人而缺乏自我審視的結果? 成為懷疑者,實在太容易了,因為"懷疑使人連成一線,即使迷失了,也不是孤單一人",當周圍也是懷疑者,懷疑,便易於被接受成為理所當然的存在。懷疑是不好的嗎? 但沒有經過疑問而被堅定的相信,只是隨意的"信",根本不是真正的相信。懷疑與相信,也許是一面相互的鏡子,無法獨立存在,它們有著同樣巨大的力量,左右著我們的信念,每一次,也在考驗著我們的心。也許很多我們在說的“相信”,根本不是同一回事,也許連所信的細節也未想清楚。當懷疑不請自來,才是我們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及所相信的是什麼之時。只是,那絕不是易過的關卡,沒有足夠的勇氣的話,就只會被我們忽略一旁,直到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陰影之時。

平日裡,我如何看你,在我為你的行為下了判斷之時,已然定案,當中有沒有誤會,有沒有誤解,有沒有武斷? 也許。但在當下我的主觀想法下,這是不重要的,只有當我願意去重新評估面前人之時,這,才會成為需要處理的東西。一方不斷的辯解,一方不斷的反駁,只有人說,沒有人聽,又何來理解? 得出的結果是真相嗎? 或只是一場自欺? 人與人間最大的阻隔,正是那不斷的自說自話自我說服。看完了電影,想著校長最後一幕不能自己的崩潰痛哭,很難過。當我們為了堅持心中相信的東西而拋棄了部份的自己,這還是我嗎? 看似守住了堅信的,但留給自己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份難堪?

深切反省。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熊眼看戲 - 十二怒漢 (舞台劇)


有一些戲, 重點是看故事情節, 看它當中的佈局編排, 如何的令人心思震撼, 有一些戲, 看的是演出者的舞台魅力, 看他如何在舞台上發光發亮, 吸引觀眾的目光, 有一些戲, 看似平平無奇, 但其中所傳達的意念信息, 卻意味深長, 可以令人再三反思, 不同時候看可以有不同的得著, 即使過了多久, 仍然歷久常新.

年前, 曾看過電影版本的十二怒漢(Twelve Angry Men), 當時, 已被電影深深吸引, 當中的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 說的是十二名陪審員, 經過一輪爭辯後, 如何就案件的判決得出決定.  但它所延伸的故事意念, 卻令我久久無法忘懷, 當日想的是, 人命關天, 輕忽不得,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帶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去看"證據", 會有偏見, 因而會出現不自知的盲點, 影響我們看到什麼, 但幸好, 真理越辯越明, 透過反覆的探問與探究, 終可找出自身看事件的盲點, 從而理清頭緒, 找到真相.

腦中帶著一點電影內容, 早前去看了舞台劇, 發現現場看時得到的震撼更深.  (不打算將電影與舞台劇作比較, 兩者的媒介不同, 我想, 也許導演心中對這劇也有不同的想法, 有不同的東西想表達, 所以出來的效果有點不一樣吧, 但同樣精彩! 也許就如導演在舞台劇後的坐談會所言, 好的劇本, 它所傳遞的東西, 不會因時地人的差異而受損), 不同的人看完有不同的感受, 有的說感到不舒服, 也有的說感到鼓舞, 而我, 看完的當下, 卻是迷惑... 最終, 是真的以理服人, 真理得勝了嗎? 或只是如一開始的畫面, 只是以"壓力"服人? 同樣的十一對一, 開始與終結的畫面, 在我腦中交替出現... 兩者, 有分別嗎?

在後現代思潮的現在, 真相, 是沒有絕對的, 總會聽到人說, 要視乎觀點與角度, 也有人說, 我們口中的真相, 只是個人對事件的其中一面詮釋, 不同立場, 以不同角度看的話, 出來的結論也許會天壤之別, 在沒有全知角度的情況下, 一切也只是"部份真相", 所以, 你有你的堅持, 我有我的看法, 你不用說服我, 我也不用說服你.  但, 當你必須要作出一個判斷, 展示你所相信的真相時, 這真相所代表的, 不只是你如何看, 也代表著你所抱持的是什麼樣的價值.

一開始的情況, 十二人之中, 有十一人認為案件沒有討論下去的需要, 因為事情已經不辯自明, 證據明明白白的指出這犯人必然是有罪的, 全員通過有罪判決是自然不過的事了, 但是, 其中一人(8號陪審員)卻提出了異議 -- 他投無罪, 不是因為他看到什麼反證犯人無罪, 而是因為他對有罪的證詞不明白, 所以, 希望再討論一下.  這樣出人意表的舉動, 當然會引來別人的反彈了, 故事的演進, 就在那十一名一開始投有罪的陪審員, 在一番激烈的探問/討論/爭辯/吵鬧後, 如何改變主意, 如何搖擺不定, 那些本來深信不疑的證據如何一個個地被質疑, 最終, 成了十一人投無罪, 一人堅持有罪的局面.  (在這裡, "無罪", 不是指相信犯人沒有犯案, 而是相信在案件中所展示的證據中有不可否認的合理疑點, 在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之下, 而作出無罪判決, 而曾被一致裁定無罪的, 除非有明顯的法理錯誤, 否則不得重審 [感覺有點像上訴的機制]). 

一面看著劇情的發展, 腦中一直有著疑問: 一路改變主意改投無罪的人當中, 有多少是真的相信案件當中有著合理疑點?  作出這樣的決定, 是出於對人命的重視而寧縱勿枉? 是對案中的疑點無法完全理清而憑良心作決定? 是無個人意見而屈服於群眾的壓力? 或是出於其他個人的理由, 希望可以快些完成陪審員的工作離開, 重回個人的生活而作出的"投機"決定? 一路的討論之中, 提出的觀點, 也可以說, 是猜想成份居多的, 真的有決定性的疑點嗎? 聽著別人的雄辯, 那份"好像說得很有道理"的感覺, 又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而各人的決定, 真的沒有受到別人的影響嗎?  所作出的決定, 真的一如自己所信的嗎?  真的清楚明白自己信什麼嗎? 或, 這些並不重要?

最後, 一直堅持有罪的3號陪審員 (不論背後令他如此堅持的是什麼, 但一直沒有出現過搖擺不定, 堅定自己所投的只有他與8號陪審員) 也宣佈自己投無罪時, 看著或雀躍或輕鬆或沾沾自喜地離開的陪審員們, 當下感到心冷了下來, 眾人離去後, 8號陪審員在他耳邊對他說: 無罪, 然後, 他對著女神像低聲的說著無罪時, 那份有若兵敗如山倒的落寞感覺, 久久不散... 是真的同意無罪嗎? 案件本來是與眾陪審員無關的事, 他們各人就如我們觀眾一般, 只需抽離地去看去分析去作出決定, 一切是對事不對人, 但最終所投的, 也許在不知不覺間, 已經take its personal, 成了意氣之爭, 冷靜不再.  否決了當初的決定, 會不會就如否決曾經的"我"?

有信念, 是重要的, 有堅持, 也是重要的, 但是, 更為重要的, 卻是明白自己基於什麼而相信, 憑藉什麼而堅持, 抱著什麼的心態來看待所作的事/決定與別人.

P.S.1 據導演說, 這舞台劇的內容對白盡量忠於原著, 以盡力保持劇的原汁原味, 令觀察親身感受劇作者所表達的東西, 欣賞導演的這份心思, 將劇的對白, 背景, 服飾, 甚至故事中人的價值觀念也保留在劇作的年代 (50年代的美國), 並沒有將劇過度的本土化, 沒有對劇本的尊重與信任, 深信劇本自會說明自己, 也不易在翻譯時不改動呢~

P.S.2 舞台的設計很有心思, 以籠中籠的方式去表現我們(觀眾)與劇中人一樣, 也身處在這對是非黑白, 個人信念滿有衝擊的思辯年代, 我們在觀察陪審員們的眾生面貌時, 其實, 不也在反觀自身嗎?  成為陪審員室的籠中寫著有關法律精神的句子, 彷彿在提醒著籠中人, 自己所作的決定, 意義深遠重要, 輕率不得; 而圍著觀眾的籠中寫著"Faith", "Love", "Justice", 也正好可以給我們在面對是非曲直之時, 作出決擇之時, 提醒著我們, 什麼可以成為指標, 什麼才是重要的.  身處大世界的籠中, 既要看到別的角度, 不要固執己見, 又要有自己的堅持, 不輕易放棄自我的思考, 不易為, 卻必要.

P.S.3 看到中段的時候, 也曾反問是否真的非要達到一致決定不可?  如果不致的話, 不就可以重審了嗎? 但身邊人的一句提醒了我: 既然心中已有疑問, 為什麼要逃避下決定的責任?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